我们将平台命名为Tera Planet碳汭星云,汇集了包括光伏、储能、充电、能碳等在内的业务数据和应用,帮助工商业客户实现对能源业务的数智化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未来将覆盖所有港华能源管理的零碳智慧园区。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以加氢尾油为原料的基础油装置平均利润为177.36元/吨,较2023年四季度相比下降41.58%。一季度,各润滑油先后宣布价格上涨,终端产品价格上涨5%到12%不等,部分产品甚至已经经历了2次以上价格上涨。
而原油期货方面,沙特周一决定上调对亚洲客户出口的旗舰原油产品价格,也乏利可陈。加上二季度受欧佩克+减产及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向仍不容乐观。二季度润滑油市场大概率仍将保持涨价潮,以弥补因成本上升造成的利润下降。受此影响,国内基础油虽均价上涨,但卖价涨不过进价,实际利润却一路下滑。进口油成本拉升利润下滑2024年一季度,外盘价格上涨,二类进口基础油到岸成本不断攀升,虽然进口商售价有所上调,但考虑实际需求一般,整体涨幅有限,一季度二类进口基础油150N理论利润整体有所下降。
二季度来看,国产及进口基础油成本大概率维持高位波动,预计国产基础油理论利润或将维持相对低位,进口基础油理论利润窄幅波动为主。进口利润方面来看,一季度二类进口基础油150N平均理论利润为209.87元/吨,较2023年四季度相比下降39.47%。现在距离油价调整不到48小时,油价恐无缘下跌
展望后市,春节假期过后的国际原油市场或呈现易涨难大跌的特征,OPEC+减产落实情况良好,叠加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性有增无减,供应端依然呈现趋紧格局;此外亚洲部分经济数据转暖,全球需求预期虽存压力但仍有改善契机,布伦特原油期货有望稳定在80美元/桶之上运行。由于跨越春节长假,今年2月将只有一轮油价调整。国际油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后,近期再度出现上涨态势。涨跌互抵后,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较去年底分别提高350元、340元,目前国内92#汽油基本均超7.7元/升,95#汽油则高于8元/升。
年后统计数据就大幅上升。原本按照年前的统计跌幅,油价将迎来2024年目前为止最大的油价下跌,可惜由于国际油价的大涨。
据隆众资讯测算,本轮调价过后,2024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两涨一跌一搁浅的格局。假期国际油价飙升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炳娟表示,本轮调价周期内恰逢春节假期,春节期间国际油价呈现上涨态势,截至2月1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为83.47美元/桶,较春节前上涨2.25%,使得本轮周期对应成品油调价幅度大幅收窄。今晚油价调整今年以来,国内油价已经历三轮调整,分别为两涨一跌。根据油价10个工作日一调整的规则,在明晚(2月19日24时)就要进行过年后的首次油价调整。
供应端来看,截至1月OPEC 2024年第一季度的减产计划履行率已超33%,此外巴以冲突继续,地缘紧张氛围延续,市场担忧中东局势有进一步升级风险,成为支撑春节期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利好因素。总体来看,OPEC+推进减产和地缘风险成为支撑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利好因素,但美国原油消费出现疲软迹象,且国际能源署看空未来需求前景,抑制了油价的涨幅。本轮油价到今天2月18日已经进行了9个工作日的统计,受到春节假期国际油价大涨影响,今天的跌幅比上个工作日减少了80元/吨,目前原油变化率:-0.09%,预计下调油价5元/吨,跌幅已经小于50元/吨的最小下调标准,回到搁浅调整的范围。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下一轮的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3月4日24时开启。
市场需求方面,从三大机构对需求前景的预测来看,虽然EIA和OPEC波动不大,但IEA大幅下调了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仅有120万桶/日,是所有预测中的最低值,较去年同期下滑40%,意味着2024年需求前景仍不乐观。现在距离油价调整不到48小时,油价恐无缘下跌。
从多家机构了解到,国内汽柴油调价预计将迎来2024年的首次搁浅。展望后市上调概率较大就当前油价来看,国内各省市加油站油价执行2月1日0时以来水平。
2月19日24时,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度开启。92#汽油平均报价约为7.9元/升,各省市价格范围为7.65~8.94元/升;95#汽油平均报价约为8.4元/升,各省市价格范围为8.14~9.49元/升其中,X代表本年度重点产能建设项目数量,N代表下一年度最重要项目数量,通过重要的提级管、聚焦管、提前管,让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稳稳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序做,合理规划全年任务。技术创新、数智发展已成为放大工程建设生产力的倍数因子,智能工程管理系统上线、协同设计平台验收、智能建造系统投用使得工程技术和产业链建设、智能工程管理、智能建造、价值创造、资源保障、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工程建设工作成效实现突破。如何找准关键性问题,锚定牵动性抓手,19+113+314+2等每年都会出现的神秘数字就是答案。第一步 把复杂变简单让鸡蛋从内部打破2019年,中国海油开始实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
在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应多一些要事第一,少一些平均用力。要想弄清楚翻番怎么实现,首先要对这项工作如何 加速快跑有清晰认识。
甲辰龙年春节期间,66000余名员工奋战在中国海油增储上产和能源保供一线,深海一号二期导管架安装,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导管架吊装海基二号、惠州26-6项目等,同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热气腾腾,这是海油人持续迎接新挑战、建功新征程的生动缩影与2019年相比,2023年中国海油新建产能、陆地建造工作量、国内海上钻井工作量均实现翻番工程建设强度,是衡量石油公司发展的可量化指标之一,也是加大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力度的直观呈现。圈出重点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执行同样至关重要。
目前,去项目化规模定制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以设备材料系列化组织批量化采办,以通用部件产品化实施工厂化预制,实现通用设备、通用钢材采办周期的大幅缩短,形成标准化预制+总装程序,解决预制范围、深度、多少、检验及总装工法问题。具体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近年来,中国海油工程建设一路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好经验好做法。
资源如何安排能够不产生冲突?项目如何部署能够不互相干扰?突发情况如何协调能避免影响正常进度?需要立足工程谋划工程,更要跳出工程谋划工程。立足工程,才能提升可操作性。持续推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一直是中国海油的头等大事。要跑出翻番的成绩,需要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
中国海油工程建设一路更加注重深度融合、高效协同,从顶层设计角度整合和协调资源,进一步统筹纵向职能链与横向业务链上的资源,所有项目和资源都在大盘子里。首先,放大系统效应。
第二步 确保要事第一实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去项目化规模定制一改工程建设项目一茬接着一茬推进的固有模式,通过产能建设目标倒推工程建设任务,拆除项目之间的藩篱,工程建设准备工作由原来的一项目一策转变为多项目的分类、归纳,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效率提升,不能仅仅着眼如何缩短流程,压缩时间,更要以系统观念看问题,找准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影响。同时,把资源配备与最终产出紧密挂钩,达到工作成效最大化目标。
汪东进在调研工程建设一路工作时指出:要根据产能建设规模大小,做好优先级排序。职能部门、所属单位如果在工程建设上各自为战,就不可能发挥攥指成拳的威力。再次,放大倍数效应。站在2024年新起点上,中国海油工程建设一路锚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焦把翻番经验从单一项目集中攻坚优势升级为项目集常态比较优势,进一步将新优快推广到全领域,让标准化覆盖全流程,通过统筹协调能力提升更好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奋力谱写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管用、好用、实用,就是最关键的标准。与之匹配,找到一条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快速通道至关重要。
增加更多人手、投入更多资源,是最优解吗?但再有弹性的皮筋,在持续攀升的工作量面前,也难免捉襟见肘,甚至被长期的紧绷状态扯断。对于工程建设阶段而言,海上安装难度大、耗时长,对此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激励优质工程建设项目向着陆地完工状态最大化目标靠拢,缩短吊装平台的连接调试时间,总体较历史平均水平缩短5.6%。
5年实现工作量翻番,这背后值得探究。这些X+N模式的数字,每年年初制订,贯穿要事第一的工作逻辑。